|  热门主题
|  推荐主题

标题: [近期热点] 北京奥运会感动世界十大人物
old发表于 2008-8-24 18:38 
头衔: 版主, 注册时间:2007-8-21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4188
精华 56点击查看精华 帖子2158
声望 4188
现居城市  北京
北京奥运会感动世界十大人物


一、从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韦登

   荷兰人范德韦登在21日成了北京奥运会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男子马拉松游泳冠军。如此意义重大的“首金”,与范德韦登的传奇经历相得益彰。
   范德韦登剃着光头,脑门两侧皮肤上各印着“NED”(荷兰的英文简称)三个字母。你再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头顶上有两个一元硬币大小的伤疤,说话喘气的时候都会翕动。
   那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是白血病患者做化疗和骨髓移植的痕迹。
   范德韦登生于1981年。还在十几岁的年龄,他就被公认具有很好的游泳天赋,参加过1999年的欧洲青年锦标赛和2000年的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一切都看似很顺利。他把自己的重点确定为公开水域游泳,因为这个项目不分泳道,“大家伙儿挤在一起,更像一场有意思的社交活动”。
   然而,2001年,20岁的范德韦登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游泳生涯看似就要走向终点。“当你躺在医院里,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你简直就不会去想下个月,下个星期,乃至下个小时的事情,”获胜后的范德韦登说。“我从白血病上学到了什么?就是凡事要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
   幸运的是,范德韦登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做得很成功。“我很幸运能够挺过来,感谢所有给癌症研究作出贡献的人们,要不是他们,我很可能就不在这里了,”他说。此后,范德韦登不仅重回赛场,而且热心公益事业,特别是为抗癌组织做了很多工作。
   从病床回到赛场,范德韦登表现得更加出色。在2004年的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上,他的25公里马拉松成绩是第七名,2005年和2006年提高到了第六名,今年更是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世锦赛上获得冠军。10公里马拉松是他的副项,但是世锦赛排名也从第七上升到了第四。
   尽管有关阿姆斯特朗的书籍摆在他的书架上,范德韦登并不喜欢别人把他们互相比较。“我不是阿姆斯特朗,”他说。“阿姆斯特朗说积极的心态和大量运动能拯救你,我并不同意。我甚至认为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就暗示不这么做的人就输了。还是医生拯救了我,我很幸运,因为化疗很成功。就这么简单。”
   “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范德韦登说,这个信条同样是他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策略,“我待在大部队里,等待机会的出现”。在21日的比赛中,范德韦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得毫不起眼,只是在最后500米时突然发力,超越领游的英国选手戴维斯夺冠,成绩是1小时51分51秒6。
   范德韦登获得冠军后,伟大的荷兰游泳选手霍根班德走上前去,与他击掌拥抱。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至此全部结束。这场比赛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有菲尔普斯,而且是因为有一批直面巨大伤痛的强者。

二、单腿游完10公里的奇迹:杜托伊特

   20日当一位只有一条腿的选手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时,观众再次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她就是南非残疾人选手纳塔莉·杜托伊特。她也是这次北京奥运会南非代表团的旗手。
   这位雅典残奥会5金获得者,是惟一同时参加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20日她只获得了第16名,但比赛结束后冠军获得者伊利琴科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颁给她一枚特殊的奖牌。”
   杜托伊特曾是南非一位非常有天赋的游泳运动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只有16岁的她就跻身三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决赛。然而2001年2月的一次车祸让杜托伊特失去了左小腿。在截肢手术后三个月,杜托伊特重新投入到那一池碧水中,她没有放弃理想。
   杜托伊特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获,在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上,杜托伊特不但在残疾人自由泳上夺得两枚金牌,还闯进了健全人参赛的800米自由泳决赛。那一年,她力压索普,当选为赛事最佳运动员。2004年,杜托伊特参加了雅典残奥会,并且获得了5金1银。
   杜托伊特在6岁时,就期待能够参加奥运会,即使在失去一条腿后,她也没有放弃为此而努力。在今年日本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中,杜托伊特获得10公里马拉松游泳赛第四名,取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参赛资格。
   20日上午,杜托伊特最终以2小时0分49秒9的成绩获得第16名。比赛结束后,观众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她。
   第16名的成绩对于杜托伊特来说并没有遗憾,“对我来说,我只是想参与比赛,因为我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杜托伊特赛后说,“这是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能够和大家一起比赛我很高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失去了一条腿。”她希望所有人看到她所执著的东西。她说,“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我要证明,即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得很远。” 在即将开始的北京残奥会上,杜托伊特仍然将参赛,在那个战场上她将是王者。说起未来的打算,杜托伊特笑着说:“下一个目标是出战伦敦奥运会!”


三、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

   母爱的力量有多大?丘索维金娜可以告诉你,当33岁的她在体操场上拿到一枚跳马银牌的时候,她幸福地说:“我为自己得到这枚银牌而自豪,而我会将这枚银牌带回家,送给我的儿子。”
   这是一个坚强的母亲的故事。在2002年前,丘索维金娜是个快乐的体操姑娘。1975年出生,16岁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至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加奥运会。过去的日子是为了体操,是为了梦想,丘索维金娜快乐地在体操场上抛洒着汗水,收获着辉煌。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丘索维金娜的名字命名了三个动作。
   1996年,丘索维金娜功成与前苏联著名的摔跤运动员库尔班诺夫结婚生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本该平静而快乐。然而造物弄人,两个优秀运动员的爱情结晶竟先天不足,2002年,在一次突然的呕血之后,3岁的儿子阿廖沙被确诊为白血病。而后体操对她不再是单纯的比赛,而突然变成了一项为了儿子治病的工作。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惟一的办法。”丘索维金娜说。丘索维金娜朴素的话语真实得让人听着落泪。
   2002年,匈牙利德布雷森,那是丘索维金娜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届体操世锦赛,不是因为拿了金牌或者四个项目全都进入了决赛,而是深陷在极度矛盾情绪中的那几天实在太难熬了。
   “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丘索维金娜说,“他只有三岁,我不能看着他就这样死去。”
   就这样,为了赚取奖金,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但是,很快,她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一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告诉她,他们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拯救阿廖沙。丘索维金娜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个决定了。
   当得知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后,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来到了德国丰田科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主教练彼得·布鲁格曼让丘索维金娜加入了他们俱乐部,并让阿廖沙住进了科隆大学医学院,还给了他们很多经济上的支持。
   此后,不敢病,不敢伤,更不能言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自己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的机会。
   “我的生活很忙碌,要参加很多的比赛,每天还要坚持训练。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在阿廖沙身边。但是,这样的日子我过得更踏实,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让阿廖沙继续接受很好的治疗,这是我这个母亲能为他做的全部。”
   就这样,丘索维金娜坚持着。“我现在所做的是每个女性都可以做到,你必须照顾好你的家庭、丈夫和孩子。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到。”这就是丘索维金娜的人生观。在她看来,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
   阿廖沙的病情也开始逐渐稳定,现在除了定期的血检外,已经不用经常去医院了。在2006年,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三年规定”到期后,丘索维金娜穿上了德国体操队的队服,并在今年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场上,她再次跳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丘索维金娜”,并且最终摘得了跳马项目的银牌。在她这个年龄能完成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
   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





四、为了对父亲的承诺——负伤拼命战至最后一刻:苏丽文

   苏丽文今年二十八岁,今年二月父亲检查被发现患了鼻咽癌。在苏丽文出征北京前,父亲和她一同许下了诺言:“爸爸拼健康,女儿拼金牌。”
    北京奥运跆拳道赛,苏丽文严重膝伤咬牙撑完三战,虽在铜牌战不敌克罗地亚的马丁娜,只得第五名,但她拚搏不退、铜牌战十一次倒下再起,奋战精神感动全场。
    苏丽文在北京忍住痛,是为了与罹癌父亲的承诺。许多观众噙着泪水看电视转播,痛彻心扉的感动,她虽不能夺牌,价值却远胜一枚金牌。
    苏丽文在对韩国林秀贞就伤了左膝韧带,原本得放弃比赛,但赛前,她承诺父亲:“我拚金牌、老爸拚健康。”输了首战,跟金牌无缘,心中还是想着这个承诺。
    她说:“不管如何,我要踢下去。”经过六个多小时治疗,受伤的左膝包上厚厚绷带,第二战三回合六分钟的比赛,苏丽文顶不住痛楚与对手接连攻势,倒地七次,咬着牙,苏丽文勉强站起来,以一比零击败纽西兰锺罗苹,对手不禁称赞她是「勇敢的对手」。
    准备铜牌战前,苏丽文说:「我是为父亲而战。」苏丽文腿已没有支撑的力量,全队都劝她放弃,苏丽文说:「不要剥夺我的梦想。」在一旁备战的宋玉麒忍不住掉泪。
    她与克罗地亚的马丁娜争铜,含延长骤死赛的四回合中,苏丽文摔倒十一次。她利用右脚支撑、伺机以严重受伤的左腿进攻,前两回合竟成功两次上端进攻,四比四战平。
    但她左膝痛到失去知觉,防护员数度进场,用冷冻喷雾剂狂喷苏丽文伤处,苏丽文在第三回合就倒地三次,她频频搥着地板。她赛后说,当时心想:「老天爷,请让我站起来,完成最后卅七秒。」
    总教练侯纬星表示,第一场受伤,就劝她放弃,但苏丽文坚持上场,侯纬星说:「劝她下场,太残忍;看着她在场上拚命,心更痛。」
    铜牌战第三回合。第三局是最艰难的两分钟。上场前,苏丽文抬头向天,双手捂住脸为自己祈祷,二十八岁的她,这是她最后的战场,她要坚持下这最后的一百二十秒。
    马丁娜先踢中苏丽文有效部位再得两分。当苏丽文换腿时,伤腿不小心撑地,她的脸部因痛苦剧烈地扭曲。
    教练目睹一切,又高又壮汉子的手在发抖,他掩住嘴,焦灼地站在后面微微踱步。第二次进行喷雾处理后,苏丽文示意继续比赛。她瞅住一个空挡,再踢中对后头部——四比四。这时,她又一次摔倒。教练忍不住要冲进赛场,被裁判阻止。
    时间剩下最后三十四秒,裁判再一次问她,是否终止比赛,并叫来了边裁紧急磋商,最后同意苏丽文的意愿——继续比赛。
   在观众一阵阵热泪盈眶的呐喊声中,苏丽文靠右腿作支撑,在终场前落后四分的极大被动情势下,竟然击中对手头部,绝境突围,奇迹般地扳平比分,将比赛拖入加时赛。进入加时战,马丁娜选择对苏丽文杀伤力最大的中端攻势,终结比赛,苏丽文趴倒赛场,她挣扎爬起敬礼,全场响起掌声。
   她,没有让老爸丢脸,更带给中华台北队本届奥运最动人的光荣,向全世界演绎与展示了中华亿万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因为爱,所以我回来:栾菊杰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美国将军麦克阿瑟这句话,说的是战场,但也同样适用奥运竞技场。
   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批老兵继续上演新的传奇:67岁的日本盛装舞骑手法华津弘,58岁的加拿大女神枪手纳特拉斯,53岁的以色列长跑运动员萨塔因,49岁的法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让妮·隆戈…… 而已有50岁并长期与肾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栾菊杰无疑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1984年8月4日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决赛,栾菊杰夺取中国击剑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9年,栾菊杰退役后与丈夫顾大进移居加拿大,在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从事教练工作。在加拿大的前几年,为了提升俱乐部的名气和影响,栾菊杰经常去各地打比赛。她曾四次夺得加拿大全国冠军,一度排名北美花剑赛第一名。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后,栾菊杰因为身体原因,就再没参加过比赛。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顾大进和栾菊杰都很激动,他们就商量着,看看能不能再进一次奥运会。“我想那肯定会是个奇迹,因为到那时我太太已经50岁了。”顾大进说。到了2006年底,栾菊杰当时的体重、身材都没太大变化,她决定试试。
    “我始终没有十足把握拿到奥运资格,”栾菊杰说。从始至终,她并未否认自己在做一件风险系数超标的事,“但是,我做到了。”
    到世界各地征战积分赛,首先付出的是经济代价。在加拿大,栾菊杰要自行承担训练和比赛费用,这笔费用对她一家的生活影响不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栾菊杰四处征战不得不放弃了工作,这意味着坐吃山空。结束积分赛回到家后,她便马不停蹄地赶去供职的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上班,丝毫不敢耽搁。
    但栾菊杰至今未计算过自己为此损失了多少钱,她笑着说,若计较这些还不如放弃算了。“钱少可以省着用,但梦想的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衡量。虽然我不富有,但我所做的事是用钱也买不到的。我不想以后后悔。”
   “如果在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我早就放弃了,我连奥运冠军也拿过。因为是在中国,全国都很重视,我觉得一定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奥运会,我这个50岁的人才有勇气去参加。”栾菊杰曾这样说,虽然穿着加拿大的击剑服,但她这次是来为中国人争光的。
   8月11日,代表加拿大队的华裔剑客栾菊杰在赛后打出“祖国好”的布幅时,无数人为之感动。
   赛后的栾菊杰显得轻松、惬意。“有人问我,参加奥运会是不是为了拿冠军,可能许多运动员都会这么想,但对我,这并不重要,我是来享受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就是累也感觉好爽!”
   “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无论年龄,无论国籍,只要有梦,就有成功。





六、几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举重冠军携亡妻照片登领奖台:马蒂亚斯·施泰纳

   8月19日,和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一同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还有他美丽妻子苏姗的照片。照片中,他去世的妻子甜美地笑着,而施泰纳却哭了。这位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要把这枚北京奥运会最“重”的金牌献给亡妻。
    “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在比赛中,德国力士在挺举的最后一次试举中奋力举起了258公斤的杠铃,这一重量超出他此前的最好成绩8公斤,从而使他顺利实现了大逆转。
   施泰纳今年26岁,原是奥地利运动员,上届奥运会上只获得第七名。赛后,他和奥地利主管举重的部门产生分歧,萌生去意。正在这时,一个叫苏姗的德国姑娘将他的发展轨迹带到了德国。苏姗在一次看电视比赛时对施泰纳心生好感,于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向他表露心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不久结婚。施泰纳也转到德国凯姆尼茨体育俱乐部,今年初获得代表德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不幸的是,去年7月16日,苏姗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这对施泰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对亡妻的爱,是他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枯燥的训练,并最终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精神支柱。
    施泰纳和苏珊相识于2004年,当时苏珊寄给了施泰纳一封交友的电子邮件。这对年轻人初次见面就坠入爱河,随后在2005年底,施泰纳与苏珊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而2007年7月的一起车祸却无情地夺去了苏珊的生命,
   “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是我和妻子在散步的时候拍下的。她跑在我前面,我从身后喊了她,她回头的时候我拍了下来。相片里她笑得很自然,她并不知道我要给她拍照。”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想她的时候,我就拿出照片来看看,训练的时候是她给我力量。”
   获金牌后,他说:“我的亡妻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比赛时我可能不怎么想她,但比赛前一刻她还浮现在我眼前。她的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我希望,她看到了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
   “铁汉”施泰纳手举亡妻照片登上领奖台的“柔情”,无疑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德国《世界报》网站评论,这是2008年奥运会最感动人的时刻之一。





七、穿越战火穿着二手货只为参与——伊拉克运动员

   这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个队伍,是个团体,他们夺不了金牌,但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没有缺席,他们来了。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只有四名运动员的伊拉克代表团高举国旗走进场内时,全场观众纷纷起立为他们鼓掌喝彩,其受欢迎程度绝对不亚于数百人之多的美国代表团。
    从战火中走来的伊拉克运动员似乎对此预料不足,入场时显得略有些紧张,但很快他们就被全场热烈的气氛感染,笑着向观众致意。
   “这不就是以前的中国队吗?”许多网友拿1932年的中国代表队作比较,当时刘长春只身代表祖国来到洛杉矶参赛。
   早前,国际奥委会取消了伊拉克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到伊拉克恢复了资格时,除了田径,所有比赛项目的选手名单提交期限已过,射箭、柔道、举重选手失去了机会,只有一位短跑选手和一位掷铁饼运动员保留住了资格。多亏了国际赛艇联合会还没有把伊拉克的参赛资格转给其他国家,所以两名赛艇选手海德尔·诺扎德和侯赛因·杰布尔才得以参加北京奥运会。
   我们在赛场上看到,伊拉克的两名小伙子竟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出现在赛艇赛场。诺扎德上岸后光着脚,袜子前头居然破了两个洞。他们的赛艇也是东道主从杭州提供的。伊拉克短跑女运动员多娜·侯赛因·阿布拉扎克穿着的是那双她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二手市场买回来的二手跑鞋。然而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运动们还坚持着他们的体育梦想。
   8月11日,两名伊拉克赛艇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参加了男子双人双桨赛艇预赛,虽然他们最后一组通过终点线,但是他们的表现依然赢得了人们的崇敬。今年25岁的诺扎德和32岁的杰布尔是巴格达一所体育大学的学生,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伊拉克,他们为备战北京奥运会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为奥运确实是在“玩命”。文明之河底格里斯河就是他们的训练地点,如今那里只有军事巡逻和宵禁。他们时常被驱逐,如果有政府官员在附近,士兵会把他们赶回岸边。他们在底格里斯河上只能划1700-1800米的距离,而奥运会比赛赛段长度是2000米。爆炸声是他们日常训练的背景音。只有巴格达城里暴力袭击的状况过于严重,他们才暂停几天,等待危险过去,他们又再次下水。他们参加北京奥运会本身比他们的参赛成绩更重要,能参加奥运会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让伊拉克国旗在奥运赛场上高高升起,让全世界都看到伊拉克人的坚强和勇敢。美国双人双桨赛艇选手文克莱沃斯(Tyler Winklevoss)说:“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战胜困难是每一个奥林匹克选手身上都有的特点,有时候,这种困难很大很大。”
   短跑运动员多纳自6年前开始短跑训练,已两度经历生死考验。去年11月,她在巴格达市的体育场备战泛阿拉伯运动会时,一名狙击手向她开了枪,子弹从她脚底穿过。训练条件十分艰苦,达纳的教练能提供给她的全部装备,只有毛巾、从约旦淘来的二手运动鞋和最普通的塑料秒表。多纳虽然没有夺牌希望,但依然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北京奥运会“100位最值得关注选手”之一。
   多娜也没有晋级下一轮。
   “最重要的是我和我的祖国没有缺席”,多娜说:“作为一名伊拉克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为伊拉克争得荣誉,一直是我的梦想。为了让全世界都看到伊拉克人的坚强和勇敢,哪怕有再多的苦、再多的危险,我都会坚持下去!








八、为女性的权利和自由而战:罗比娜·穆基亚尔

   8月16日,当裹着头巾、身着运动短袖T恤、运动长裤的阿富汗短跑选手罗比娜·穆基亚尔努力冲过100米跑道的终点时,整个"鸟巢"为这个顽强的小姑娘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虽然最后一个冲过终点,但对于生命仍受战火威胁,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仍被视为"行为不端"的阿富汗来说,不论结果如何,罗比娜在奥运赛场上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罗比娜与柔道选手弗里巴·拉萨耶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批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
   之后的4年里,罗比娜一边训练,一边还要如同多数阿富汗人一样,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我们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专业的塑胶跑道对我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今年刚满19岁的罗比娜对《国际先驱导报》如是说:"当奥委会通知我接替原定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阿哈德娅时,我还在喀布尔的一家银行上班,那时距奥运会开幕只有2周时间。"据报道,阿哈德娅受到了极端分子的死亡威胁,不得不以"失踪"的方式放弃比赛,那些极端分子反对妇女参加奥运会。
   阿哈德娅的"失踪"并没有让罗比娜畏惧。她说,她拿出每周工作之余的三天时间,在自己家的附近找了块稍微平坦的水泥地开始恢复训练,虽然这样很容易受伤,但罗比娜说,"这是在阿富汗,我们别无选择。"
   即使在塔利班极端政权倒台7年后的今天,阿富汗社会对妇女参加文化体育活动仍持保守态度。在这个首都电力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关心奥运的人已是寥寥无几,关心本国女运动员比赛的更是屈指可数。
   "罗比娜是个勇敢的姑娘,我能想像她和她的家庭为了参加奥运会受到过多少异样的眼光乃至污言秽语。"工程师哈利姆对《国际先驱导报》说,"阿富汗当地电视台没有奥运会转播权,我是在网上看的罗比娜的比赛,我还让我的大女儿看了,她说罗比娜是个了不起的人。"
   事实上,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阿富汗妇女逐渐多了起来,首都喀布尔甚至出现了为"女白领"们开立的"女性体育俱乐部"。
   正如罗比娜说的那样:"我之所以要跑步,之所以要参加奥运会,就是希望能为阿富汗妇女开辟一条道路。"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比娜们"已经做到了。








  九、十年磨一剑的第一外教:金昶伯

   外教是个特殊团队,他们为世界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夺得男子击剑第一金的法国外教鲍埃尔,带美国女排重新进入奥运会决赛的郎平等等,他们背井离乡,怀揣着对自己从事的体育事业的挚爱和责任在异国他乡抛洒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他们都值得我们为之喝彩,而在中国默默坚持了十年的金昶伯无疑也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22日晚中国女曲零比二不敌荷兰女曲,憾夺银牌。“荷兰队的技术和战术都非常的出众,她们世界排名第一。要知道,荷兰队的队员大多都是从小开始进行曲棍球训练,她们都接受了很长时间的专业训练。面对对手的狂攻,我们上半场能够用身体挡住对手的狂攻,已经尽力了。”金昶伯表示:“咱们的运动员已经付出了很多,要说补偿的话连金牌都不够。
   “奥运金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直到今天,我已经没什么可后悔的了。”金昶伯的倔强在这个夜晚,令人感动。当中国媒体把中国女曲的这一历史时刻,看作是从前不敢想象的莫大成功,金昶伯却说,“在我心里,没拿到金牌就不算成功。”但是,在一个与其他球类项目相比,关注如此之少,普及率如此之低,而投入产出却如此之高,成为中国唯一夺牌的球类集体项目,这个银牌的含金量无疑是最高的。
   金昶伯曾率领韩国女子曲棍球队获得多项荣誉,1999年来中国担任中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执教。对于一个外教而言,能够执教一支球队长达10年谈何容易,人们总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又何况是竞技体育呢?一名外籍教练漂流在异国他乡,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也许是金昶伯最难熬的事情。为了当年的一句豪言为了将中国带到世界一流的位置,金昶伯这位韩国人在中国勤勤恳恳的执教了十年。十年前世界三流的中国女曲如今已经成为了一支世界劲旅,十年倾注了金昶伯全部的心血。
   金昶伯是著名的魔鬼教练。有人问中国女曲队员,你们中国球员的身体无法和欧美强国相比,是什么支撑着你们奔跑到最后一分钟?其实,这种顽强实际上是用极为残酷的训练换来的。当你见到中国女曲的“魔鬼式”训练后,你就知道她们为什么总能创造奇迹。女曲姑娘们曾说:“真是苦得想哭啊!教练的魔鬼训练方式几乎到了残忍的地步。练不好就罚,而且一罚就是全队一起遭殃,犯错队员不仅在体力上,而且在心理上也背负着极大的压力!”金昶伯的训练要求非常严苛,如果他要求全队赢10个球,要是少赢了一个,那么全队就得罚50个冲刺跑。
   “没有自信,不敢做动作,就不能成功。”金昶伯一直这样教导着球员。中国女曲一位队员曾这样告诉记者:“开始,金教练对我们说,我要把你们带到世界一流,我们认为他是吹牛。但事实是,他所说到的目标都一个个实现了。
   “总有一天,我们会得到世界冠军,而这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金昶伯从不忘记鼓励队员,给她们信心。队员练得苦,其实金昶伯自己也轻松不到哪里去。金昶伯身上有严重的腰伤,有时工作人员要扶着他,才能来到训练场。但是,他那坚毅的眼神,总会像刺一样,扎得姑娘们很“心疼”,让她们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
    有一段时间,球员训练质量太低,金昶伯硬是7天几乎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就是靠着喝水过来的,因为他很生气球员没达到要求。姑娘们在他的门外,哭着请求他吃饭,金昶伯依然丝毫不动心。他说:“你们不用给我饭菜,我最近心情不好,不太消化。”之后呢?结果可以想见,为了能让金昶伯吃上饭,中国女曲队员主动加量苦练,这才终于让金昶伯吃上了饭。
   要是遇到有队员受伤,金昶伯会主动背着这个球员去医院“她们实际上就像我的女儿,我是带着我的女儿们在一起拼杀。”金昶伯字字含情。金昶伯和女曲姑娘们相依为命,在磨难中前进,在曲折中成长。女曲的发展之路向我们完美诠释了“坚持” 的含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积分第五到2002年夺取世界冠军杯冠军再到003年釜山亚运会上力克东道主韩国队勇夺桂冠,再到2004年奥运会第四,直至如今的银牌,女曲的铿锵玫瑰不断绽放。
    金昶伯是一个孝子。有一次通电话,金昶伯的情绪让队员们感觉出了什么事。后来,金昶伯透露,那是因为母亲前些时候病了,直到快好了才告诉他。作为儿子不能尽孝,他感到很内疚。“母亲说:‘你是干大事业的人,不要挂念家里。’”母亲的理解,让金昶伯更加坚定了要带好中国女曲的信心。为了实现奥林匹克梦想,他要和姑娘们一起登上世界之巅。
   就在本届奥运会上,金昶伯率领中国女曲以6比1狂胜韩国队,就连韩国记者都感叹,现在看起来,金昶伯就是一名中国人。但是,也有人告诉韩国记者,无论在什么地方,每当金指导听到韩国国歌时,他的两眼都会满含热泪……
   他是一个简朴的人,几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一年四季,除了运动服就只有一身简朴的西装。在他47岁生日那一天,曲棍球队的姑娘们集体给他送上一身西装,老人一时激动得竟然说不出话来。
   他又是个大方的人。汶川地震时,中国女曲正在德国参加冠军杯赛,把自己视作中国人看待的金昶伯回国后马上取出10万元让领队海线帮他捐出去。10万元虽算不上巨款,但老金在中国的收入并不很高,这几乎是他存款的1/3。老金一家6口人,现全都生活在中国,其中两个孩子读大学,一家的生活来源全靠他的这份工资。但他还反复叮嘱不要伸张,否则就违背了他的本意。在经媒体报道后,老金还是坚持:“中国不是有句话叫‘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吗?我全家都生活在中国,拿中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民养活了我全家,这样做是应该的。”
   现在韩国人更喜欢把他称为“韩国的希丁克”。这让老金不悦,“希丁克是在韩国教足球的,而我金昶伯是在中国教曲棍球的。我是中国的金昶伯,不是韩国的希丁克。中国女曲的教练不是希丁克,而是金昶伯,是受13亿中国人尊重的金昶伯。”





十、坚持40年终圆奥运梦的“老船长”:约翰·戴恩
   花了40年,才实现了奥运梦想。北京奥运会中,代表美国队参加奥帆星级赛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约翰·戴恩。不仅因为这位年届58岁的帆船运动员是美国奥运代表团中最年长的选手,创造了奥帆赛上的高龄之最。也因为戴恩为奥运追逐了一生,这是他这个“奥运新人”在不懈坚持40年后第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参赛。
   从1968年开始,18岁的戴恩就开始参加奥运会帆船预选赛。那年他驾驶着一艘借来的船,在美国的龙级赛艇预选赛中获得亚军,但最终无缘墨西哥城奥运会。失败并没有让年轻的戴恩选择放弃。此后,他又参加了五次预选赛,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如今,驾着帆船的戴恩不再是四十年前的帅小伙了,发福的身材让人们很难把他和运动员联系在一起。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老水手的第七次尝试却成功了。这次他终于依靠积分上的优势,和他的女婿奥斯汀·斯贝瑞代表美国队参加奥运帆船星级赛。
   “我对参加这次奥运会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我知道,这恐怕将是我最后的一次机会,而奥斯汀往后的机会还很多。”戴恩说。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些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时候,戴恩强调说:“是真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和奥斯汀已经集中训练了将近三年半,而我花了40年才实现了这个梦想。”
    起初戴恩还没有感受到奥运到来的那份激动,“当去圣何塞的途中,我们拿到了奥运队服和参赛证件时,我才开始觉得这一切是真的。我真的成为了奥运选手,”戴恩说。
   58岁的戴恩已经有七个孩子和两个孙子。在戴恩近五十年的航海生涯中,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从10岁开始,戴恩就跟着父亲老约翰·戴恩学习帆船。今年,已经80岁的老戴恩十年前才刚刚告别心爱的帆船赛场。原先戴恩位于新奥尔良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奖杯,他的妻子曾是位帆船世界冠军,而家里的七个孩子也都曾获得过国家级的各类奖项。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冠军之家。2006年,“卡特里娜”飓风来临之前,戴恩特地把这些珍贵的奖杯、纪念物都收藏在了三楼的房间里。但是,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新奥尔良人都不曾想到大风能把三四层楼高的房子都掀翻。
   家园被毁,当时他的游艇公司损失惨重,公司房屋倒塌,生产设备损毁,许多雇员无家可归,一切似乎已无力回天。但顽强的戴恩试图从灾难中振作起来,他为每位受灾职工发放了1500美金的补贴。。“我的很多财富都是员工们创造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和我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关键时刻我不会忘记他们。”戴恩说。他的公司还捐赠了400万美元用于灾后重建。他还自己掏钱为那些没有玩具的小孩买了自行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重新建造了新厂并逐渐发展壮大,此后,他们一度被权威杂志评为美国最具规模的游艇制造商。
   能够击败众多高手成为美国奥运帆船队的一员,戴恩和斯贝瑞得到的支持出自同一个家庭。场下是父子,场上则是队友,默契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1999年时,斯贝瑞和戴恩的女儿萨利因为一次帆船比赛结缘。此后,夫妻俩一直和戴恩夫妇住在新奥尔良。自从和岳父成为队友后,为了日常训练,一家四口就一直生活在一起。
    “卡特里娜”飓风过后,斯贝瑞决定带着妻子萨利暂时回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母亲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得知这一消息的戴恩暴跳如雷,他简直不敢相信女婿竟然会有“退缩”的想法,“我告诉他,‘你必须待在这里,让你的妻子看到你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好好整理你的房子,开始新生活!’”戴恩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还记得斯贝瑞考虑了没多久便决定遵从老人家的意见留在新奥尔良。现在,只要提起这件事情,斯贝瑞都会感谢自己的老丈人,和家人留在新奥尔良一起进行灾后重建,让他体会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所有的事情好像都挤到了一块儿,”戴恩说,“生意或是家,重建都是一种挑战,另外还要加上奥运参赛权的争夺。”经历过了无数次大风大浪,戴恩说他喜欢挑战。
   在白宫参加美国代表团送行仪式的戴恩引起了布什的注意。受到这位年过五十的帆船选手的启发,布什开玩笑说62岁的他可以代表美国自行车队参加比赛。在北京奥运会前的一次晚宴上,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将丹恩·约翰介绍给美国大使。大使问丹恩在代表队里是什么角色时,他说将参加比赛,大使笑着问丹恩:“你真的可以吗?” 现在,关心奥运的美国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位老英雄为国出征,而真正熟悉戴恩的人都说离开帆船,他在生活中同样也是一位英雄。


我们无法忘记: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波兰“独臂女侠”帕尔蒂卡


我们无法忘记:做了心脏移植依然在赛场顽强拼搏的日本垒球冠军选手西山丽


我们不能忘记:演绎浪漫与伤感、演绎胜利与失败的埃蒙斯夫妇





我们无法忘记:举重中受伤了依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韩国运动员李培永与zhxix0756推荐的拇指受伤了依然坚持参赛的哥伦比亚举重运动员奥斯卡·菲格罗亚





我们无法忘记:老公病卧在床,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老公比赛,替丈夫圆奥运梦的周苏红,即使昨天女排惨败.








我们不会忘记,从中国的熊倪时代一直到与现在的中国小将何冲同水共舞的萨乌丁,他说:我已经三十四岁了,每一次训练结束都会腰酸背痛,已经不是我的时代了,我很清楚,能来参赛我就觉得很好了。”








我们不能忘记:承受着丧母之痛把金牌送给天堂中的母亲的奥运会女举75公斤冠军曹磊







我们无法忘记:同样来自饱受战火蹂躏的索马里的萨米娅·优素福·奥马尔,她是东非之角索马里参加奥运会的仅有的两名运动员之一。每天天亮前3个小时萨米娅就起床了,跑步上山砍柴、割草,然后做饭,操持家务。别人的技术是在跑道上练出来的,萨米娅的跑道就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当有记者问萨米娅,在国家饱受战乱蹂躏和遭遇饥荒的情况下,她如何能参加奥运会时。她说,我要用参加奥运会的形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无法忘记:曾在3年前患上了甲状腺癌,依然一边训练一边治疗,并在本届奥运会上以一金一银完美谢幕的王楠.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帅施之皓说:“跟她一起走过这三年多,王楠确实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王楠身上有些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我们无法忘记:来自面积世界倒数第二、据专家预测50年后将被海平面淹没的图瓦卢的女运动员马诺阿。去年刚被国际奥委会接纳为新成员的图瓦卢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马诺阿的运动项目是最常见的女子100米。在图瓦卢这个弹丸之地,连一条完整的100米跑道都无处寻觅。因此马诺阿不得不到邻国借用场地训练,在“借地”训练中马诺阿第一次见到起跑器,而此前,她只能在满是水草的湿地上练跑步。刚满16岁的马诺阿说“能跑多快我根本不会苛求,能参加就是最伟大的事情了。但若是甚至连住的地方都失去了,我想我们是不会有机会再看到奥运圣火了。”


我们无法忘记:在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创造了一个传奇,成为年龄最大的马拉松奥运冠军的38岁的罗马尼亚老将托梅斯库·迪塔。面对众多惊奇她表现的记者,迪塔平静地说:“曾经有人说我这把年纪可能跑不动马拉松,应该退役了。今天我只想向他们证明,在这个年纪我还能跑,”





我们无法忘记:已经参加了6届奥运会的46岁的传奇老枪德国的舒曼。他在6届奥运会征程中获得了3金2银的成绩,这次获得25米手枪速射银牌。他说“我要一直打到2012年,我将去伦敦,对于我来说,在50岁的时候参加奥运会很重要。”


我们无法忘记:拉脱维亚61岁的阿法纳西·库兹明,他是第八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他曾代表前苏联在1988年奥运会男子手枪速射比赛中首获金牌,在1992年奥运会上为独立后的拉脱维亚获得男子手枪速射银牌——拉脱维亚的首枚奥运奖牌。他说,他要打到打不动为止。


我们无法忘记:退役后毅然复出、带着腰伤为中国皮划艇赢得一块金牌的孟关良,他和杨文军创造了划艇的神话,成功卫冕,打破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艇能在同一个项目上蝉联奥运金牌的魔咒。





来源:天涯

[ 本帖最后由 喃喃自语 于 2008-8-25 07:42 编辑 ]
附件
2008-8-25 02:00
11.gif (31.19 KB)
 
在MSN/QQ上粘贴发送 顶部
old发表于 2008-9-8 16:13 
头衔: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2008-9-8
Rank: 1
 
积分19
精华 0 帖子19
声望 19
现居城市  广州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第六个,拿金牌告慰亡妻的那位大力士


广州云海居酒店式商务公寓(www.020365.com)
顶部